十一月專題/關於非洲豬瘟疫情,大家最想知道的八件事
非洲豬瘟到底多麻煩?理樂帶你一分鐘讀懂最核心關鍵

有關非洲豬瘟,網路以及報導上有好多相關資料,資料那麼多,看到眼花撩亂嗎?別擔心,理樂幫你整理一份最務實的『非洲豬瘟快速重點』:
一、【病毒介紹及疫苗困難】
非洲豬瘟病毒是少見、結構高度穩定的大型DNA病毒,病毒內含有超過70種蛋白質,其中不少蛋白會讓豬隻免疫系統失效,這也是為何至今無法研發出有效疫苗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二、【強毒株 v.s 弱毒株症狀】
強毒株臨床症狀:致死率100%、高燒、食慾不振、皮膚及內臟出血(尤其是淋巴結以及腸粘膜)
弱毒株臨床症狀:雖然致死率稍微降低(約30~70%),個體症狀不明顯,但器官病變還是有跡可循,千萬別輕忽。
常見的現象有生長變慢、間歇性下痢、母豬流產、弱仔多等,多數病變器官病變會比高致病性『隱晦』一些。

三、【病程與致死率】
潛伏期為4~13天,分為甚急性、急性、亞急性、慢性四種進程。甚急性以及急性48小時內死亡,伴隨高燒、食慾不振、內臟出血等症狀,致死率達100%。

四、【免疫抑制】
非洲豬瘟病毒,免疫抑制?非洲豬瘟病毒進到豬隻體內後,專門感染專門感染巨噬細胞(是一種免疫細胞,具備吞噬病原體和異物、啟動發炎反應、協助身體對抗感染的功能)。豬隻嚴重出血、全身炎症甚至休克等等臨床症狀,都是因為感染病毒導致的嚴重免疫抑制所造成。簡而言之,非洲豬瘟病毒會攻擊豬隻的「免疫調控中樞」,免疫系統就會「被反控制」導致失靈甚至癱瘓。

「弱毒株的症狀這麼不明顯,也會拖很久才死,我該怎麼判別是不是感染非洲豬瘟?」
目前臺灣所感染的病毒株極有可能是弱毒株,這邊提供幾項在剖檢時,可以關注的幾項重點:
1.脾臟:慢性個體的腫脹未必明顯,可以觀察是否硬化或是局部纖維化。
2.淋巴結:淋巴結腫大,且可見明顯出血點/出血斑,切開後流出深色血液或是瘀血。
3.腎臟:腎皮質可見針尖大小出血點/血班,是否腫大。4.如果現場同時出現生長遲緩+器官病變(尤其是淋巴結、腎臟、脾臟),建議盡快聯絡專頁獸醫師進行後續判定及處置,保有疾病警覺性,就是保場、保產業的第一步!